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邱億通: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探索運營“碳中和”和建設“零碳網點”
來源 | 21世紀經濟報道/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
作者 | 郭曉潔
7月14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會上,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邱億通就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情況進行介紹。
邱億通介紹,自2017年廣州市納入全國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之一以來,在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組織機構、產品服務和區域合作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培育發展了具有廣州特色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為全市和全省經濟發展注入綠色動力,也為廣州市運用綠色金融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構建組織領導和政策體系,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廣州市財政安排資金支持綠色金融機構落戶、發放綠色貸款、發行綠色債券和綠色金融專業人才獎勵等項目,花都區、黃埔區等出臺區級獎勵政策,形成市區聯動、覆蓋面廣、支持度大的綠色金融支持政策體系。推動綠色金融融入大灣區金融發展相關政策和廣州金融“十四五”規劃。出臺《廣州市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并在條例中明確鼓勵發展綠色金融有關內容,強化發展綠色金融的法治保障。
二是積極參與標準制定,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先后參與《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環境權益融資工具》《碳金融產品》等國家金融標準和粵港澳大灣區碳排放權、林業碳匯、綠色低碳供應鏈標準等制定工作,強化綠色金融發展的標準支撐。
三是開展環境信息披露工作。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開展環境信息披露,支持金融機構探索運營“碳中和”和建設“零碳網點”。
四是不斷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提升綠色金融組織力、創新力和供給力。推動設立服務綠色發展的廣州期貨交易所,推動工農中建交等國有大行和廣州農商銀行設立綠色分行,設立全國首家氣候支行,推動設立一批綠色支行、綠色金融事業部和綠色金融創新中心。推動國有企業設立綠色金融投資公司和綠色基金。支持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做強做優。支持廣東股權交易中心設立綠色環保板。依托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粵信融”平臺建設綠色金融融資對接系統。建設生態補償交易平臺等一批綠色金融服務平臺。
同時,引導金融機構圍繞碳市場、綠色供應鏈、節能減排、綠色低碳和生態農業等領域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推出廣州企業碳賬戶并發布全國首份標準化碳信用報告,積極推動數字金融技術支持綠色金融發展。2017 年以來,支持廣州地區企業相繼發行“三綠”“三標”等一批全國或行業內“首單”綠色債券,參與發行全國首批碳中和債、碳中和資產證券化產品,支持廣州企業赴港澳成功發行境外綠色債券,有力支持廣州軌道交通建設和電動公交置換、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智能電網建設、綠色建筑和生活垃圾零填埋等城市綠色低碳發展重點領域。
此外,支持設立廣東綠金委、廣州綠金協并推動設立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強化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積極推動綠色金融作為國際金融論壇(IFF)全球年會、廣州金交會等論壇議題,加強綠色金融交流合作。
五是重點發展碳金融業務,探索綠色金融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市場定價作用。推動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在碳排放權交易領域不斷引領發展,圍繞碳市場開展碳金融產品創新,研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加快研究服務綠色發展的期貨品種。深入推進碳賬戶體系建設。依托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與資管中心建設,探索發展大灣區碳資產管理業務,為綠色金融服務“雙碳”目標探索有效路徑。
邱億通表示,下一步,廣州市將運用好發展好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經驗,以更大力度強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工作,爭取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過程中進一步發揮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引領示范作用。